心理疏导 聚焦临床关键需求, 多方共议瓣膜疾病管理新方向
转自:环球网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瓣膜疾病已成为我国最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为进一步洞悉患者真实心声、聚焦临床关键需求、推动行业诊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医患携手守护心脏瓣膜健康呼吁行动”近日在京举办,围绕我国瓣膜疾病现状及患者未尽之需,深入探讨促进患者了解并积极参与瓣膜疾病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可行路径,更大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获益。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勇在致辞中表示:“我们长期关注社会老龄化与老龄事业发展,并致力通过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健康知识,切实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心脏瓣膜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群一大常见疾病,且发病率还将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公众尤其是中老年人需要专业的健康科普,来帮助他们提升对瓣膜疾病和诊疗理念的认知,从而促进强化患者的主动健康意识,助力健康老龄化。”
365建站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3.3亿,其中约有2500万人受到心脏瓣膜病影响。研究显示,心脏瓣膜病变的风险从60岁左右开始升高,在75岁以上人群中每八位就有一位患有中重度瓣膜疾病。未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瓣膜疾病患病率还将进一步升高,预测将于2025年增加至4020万人,成为我国面临的突出健康挑战。
此外,由于瓣膜疾病症状无特异性,公众对疾病及疗法认知不足,相比庞大的患病人群,心脏瓣膜病误诊漏诊率较大,很多患者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因而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及预后,进一步加重了疾病防治负担。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接近200万人。若得不到及时治疗,重度AS患者的两年生存率仅为50%,五年生存率仅为20%。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高速发展和对疾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针对心脏瓣膜病的创新治疗方案不断涌现。微创和介入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人工瓣膜材料的更新与迭代,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治疗选择。因此,进一步强化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理念的科学认知,提升其自身在诊疗全过程的参与程度则成为提高临床获益的又一关键。
南京鼓楼医院心脏外科执行主任周庆教授表示:“医患是战友,共同面对的是疾病。医生有技术,患者有意愿并积极参与诊疗过程,家属有理解和信任,才能最大程度上帮助我们为患者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这也是战胜疾病、取得更好预后的关键。”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郭应强教授对此表示赞同,他提出:“只有患者对疾病有认知和治疗意愿,才能提高诊疗参与度,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方案的获益。不过,当下瓣膜疾病越来越复杂,在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患者的参与,还需要多学科团队、特别是心脏内外科医生团结协作,才能为患者带来最佳的治疗效果。”

爱德华生命科学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钟顺和表示:“面对大量未被满足的心脏瓣膜病患者需求,我们希望在将更多全球领先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带到中国的同时,持续联动多方力量和资源,鼓励与引导更多患者主动参与诊疗过程的同时,提升行业诊疗能力,以造福更多中国患者,共同推进中国健康事业发展。”